九江市浔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浔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日期:2011-09-05【浏览次数:: 】
“十二五”时期,是浔阳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神聚力,克难奋进,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在市委、市政府“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指引下,区委、区政府围绕“在九江争得应有地位的进程中率先发展”这个目标,推进“三产活市、城建兴区”两大战略,打造“环湖商贸、总部楼宇、城东工业、沿江物流、文旅产业”五个基地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实力浔阳、宜居浔阳、和谐浔阳、活力浔阳”,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9.1亿元,年均增长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亿元,年均增长20%;特别是2008年以来,建立了街道协税护税机制,加大了税源培植力度,财政收入强力攀升,在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完成10.03亿元,实现了两年翻番,年均增长24.8%,超过“十一五”确定的年均增长20.8%的目标。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参与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铜九铁路、九昌樟成品油管线、川气东输、天然气管网等(浔阳区段)顺利完工;完成了一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琴湖大道、滨江东路拓宽延伸、老鹳塘污水处理厂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推进了一批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9亿元,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达41.5亿元,中煜程塑业、齐鑫化工碳四综合利用一期、鸿利达绝缘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了一批重点城建项目,信华城市广场、名湖沃尔玛广场、信华建国国际酒店、南湖国际商务广场等商务楼宇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城区商贸品位;自主投资兴建了一批民生项目,区外国语小学、区三里小学、区幼教中心、区少儿活动中心、区计生服务中心、区社区服务中心和区群众体育健身中心等文体卫生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使我区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繁荣。
(三)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五年来,全区上下围绕建设宜居魅力城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信华城市花园、浔阳江畔商住楼、长盛锦江等沿江精品楼宇相继建成,滨江大道、浔阳东路、长虹北路改造全面完工,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大中路步行街升级改造、桃园路建设等项目即将竣工,使城区功能日趋完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日益进步,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五年来,财税、人事、科教文卫、公共卫生服务、市容环卫及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先进集体”、“全省‘六大考评体系’民生工程先进县区”等二十多项国家、省级先进荣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十一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将是浔阳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浔阳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浔阳发展的机遇
1、全球经济新一轮上升周期带来的新机遇。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在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共同作用下,将为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2、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效应的逐步显现,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态势日渐明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为我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随着“十二五”时期的全面实施,必将成为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强大引擎。浔阳区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在争取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集聚上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4、全市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当前,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明确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和“三年决战城建项目200亿”工作目标,浔阳工业园渐成规模,棚户区等旧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为浔阳加快楼宇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面貌,打造现代宜居宜业城市带来新的机遇。
(二)“十二五”时期浔阳面临的挑战
1、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带来的压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推进,国家经济政策快速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在国家政策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引导下,发达地区利用已有的经济优势,在继续保持外向型经济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内需型经济,将给我区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2、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带来的压力。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出现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态势,特别是周边县区园区效能逐渐释放,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差距越来越小,追兵越来越多。我区因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在周边县(市、区)发展的竞争态势下,保持“率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3、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约束力带来的压力。“十二五”时期,我区工业发展用地将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工业难于做大,导致我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
4、民众更高需求与社会管理难度加剧带来的压力。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日益繁重,社会结构变动和利益格局调整将会带来系列社会矛盾,社会诉求更加突出。作为中心城区,我区部分职能缺失是不争的事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大,统筹发展与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融入、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深化“一二五”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三产活市、城建兴区”战略,坚持“四个原则”(市区一体、工贸并举、港城联动、建管结合),着力打造“四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宜居宜业魅力区、都市工业精品区、和谐社会示范区),全力实现“三个率先”:浔阳在九江争得应有地位进程中率先发展,综合实力率先进入全省先进县(市、区)行列,在全市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促进浔阳在九江争得应有地位进程中率先发展。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6亿元,年均增长1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更强,区域龙头地位更加稳固;总部楼宇、物流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逐年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努力打造数字浔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更加扎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任务和举措
(一)按照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以商务楼宇和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精做优园区项目。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创新型发展,提升经济增长内涵。
2、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抢抓机遇,扬优成势,充分运用浔阳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沿江产业带等经济圈,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强县区经济合作与交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增强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实现经济新跨越。
3、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引进以石化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大企业、大项目;更新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形成政府引导、中介助力、园区推动、企业主动的招商运行机制,力争“十二五”时期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
4、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城区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在产业准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到内外同享、待遇同等。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通过参股、控股和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组重组,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法制环境,改善融资环境,扶植创业主体,培育企业健康成长的创业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按照推动要素集聚的新举措,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
强化三产主导地位,促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1、以旧城改造为抓手,构筑“楼宇经济”新高地。坚持政策引导、市场配置、规划布局相结合,把握中心城区机关事业单位“腾笼换鸟”、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郊”、“棚户区改造”等机遇,大力实施楼宇经济“123”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并投入使用高档商务楼宇10座,新增楼宇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楼宇经济税收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30%以上。加大对龙翔国贸大厦、五丰大厦等现有楼宇资源的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完善现有商圈和老街区的配套设施。按照“5A智能大厦”标准,全面提升滨江路、浔阳路、长虹大道、“两湖”周边等现有商务楼宇核心商圈功能,加快兴龙国际商务中心、中瀚商务楼宇中心、新雪域物流园商务楼宇开发建设进度。加快浔阳楼片区、新达巷地块、长虹宾馆地块、环城北路周边地块、啤酒厂、花果园片区、长虹东大道、人民路片区、华宝公寓周边地块、黄土岭片区、桃园路周边等地段开发,优化商务楼宇布局,促进新建商务楼宇合理集聚,形成有规模、有档次的楼宇经济群。
2、以强化产业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沿江物流业。坚持“港城联动”,充分利用辖区内长江岸线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京九农副产品、粮食交易、五金电器、建筑材料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现代物流信息、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不断健全沿江仓储冷库、货运配载、综合码头等配套服务功能,培育现代大型物流企业,打造以新雪域物流园、琵琶湖农产品物流市场、京九批发市场、天马建材城等企业为主体的物流基地和物流枢纽,“十二五”期末,全区物流企业及各类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0亿元。
3、以城市快速发展为动力,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按照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滨江生态公园、浔阳楼旅游文化街、历史街区恢复整治、休闲娱乐设施等基础平台建设。以休闲娱乐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节、旅游节、美食节等节庆商旅活动,推动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快速成长。大力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构建赣北地区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息咨询、广告策划、网络公司、娱乐服务业、经纪代理、人才交流等各类中介咨询服务业。加快开发培育康体疗养、日间照料、养老养生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的增长点。
4、以满足民众需求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服务水准,通过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结合旧城改造,更加优化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大力发展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形态,着力将大中路、浔阳路、环城路、信华城市广场、浔阳东路地下商业街等培育成有品位、上档次的特色街区,支持沃尔玛、洪客隆、农工商等入驻企业得到更好发展,努力将联盛、太平洋等本土企业培育成旗舰型品牌企业,提高我区商贸服务业竞争力,巩固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商业地位。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鼓励兴办社区服务实体,拓宽社区服务业覆盖面。
5、策应“强工”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园区工业。围绕“三年决战工
业2000亿”战略部署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实施,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配套建设,通过做精做优投产项目,提质提速在建项目,努力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主动为九江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和国电四期“上大压小”扩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每个重点企业由一名县级领导挂点,一个责任单位跟踪服务,做好市里下放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上门服务,帮助下放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各种困难。做好项目策划,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努力拓展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00亿元,利税实现10亿元。
(三)按照推进城镇化的新思路,加强城区建设管理
1、以项目建设为根本,推进城区建设。围绕“三年决战城建项目200亿”战略部署,按照“拓展新城区、提升老城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分步改造、整体提升”,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123”工程,集中3-5年时间,分期分批改造棚户区100万平方米,盘整土地2000亩,改善3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增加城镇居民安置房、村民复建址、新市民公租房项目建设,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公共设施优先、环境景观优先”原则,制定城区改造土地盘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长虹东大道、战备路、环城北路、城区停车场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网络系统,满足现代交通发展需求。推进浔阳区群众体育健身中心、浔阳楼旅游文化街等城市公共文体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兴建滨江生态公园、白水湖环湖公园,实施两湖等地段绿化改造和景观提升、交通出入口景观改造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整治工程,主动服务滨江水厂、老鹳塘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城市市政管网改造延伸等重点市政工程,进一步满足现代城市生产生活需要。推进庾亮南路、大中路西段等历史街区恢复与整治,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品位。
2、以理顺体制为保障,靓丽城区环境。按照城市管理有序、城市繁荣发展的目标和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上的关系,理顺条块关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和“权随责转、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整合管理力量,划分管理责任,完善管理责任体系,建立“网格管理、信息反馈、监督检查、考核奖励”机制,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全区的管理网络,使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职责更清晰,责任更明确。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推行环卫作业机械化、设施投入市场化、经营管理企业化模式,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环卫事业,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以“六城同创”为契机,增强城区魅力。坚持“党政主导、三级联动、部门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浔阳中心城区“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以“六城同创”为抓手,以“五个一流”为目标,积极开展市民文明道德、城区道路美化绿化、棚户区改造、污染物排放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动。树立“创建靠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的理念,坚持专项整治,加强长效管理;坚持统分结合,组织分类实施。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着力打造城湖相伴、山水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宜业浔阳,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区的魅力和吸引力。
4、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城郊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政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行政村走向城市现代文明。做好失地农民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帮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功能,逐步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管理新机制。
(四)按照全面小康的新目标,全面推进和谐平安浔阳建设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力化解就业压力。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全面提升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创业社会氛围,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创业型城区;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建立统一高效的就业服务新体系,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努力破解就业难题,做好改制、关闭破产和裁员企业职工就业再就业。
2、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使居民群众朝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逐步改善贫富差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对农民和其他低收入者、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及援助力度;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各种非法收入,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使社会各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促进社会和谐。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办企业的职工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失业预防与失业保险制度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生育津贴制度。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促进专项救助制度、基础性救助制度、紧急性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配套。建立健全以国有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所有制形式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区人民。
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工程,加快科教文卫、城建环保、市容环卫、防震减灾工作等社会领域科技进步;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宣传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校园等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科普事业,不断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
优化中心城区教育网点布局和资源分配,按照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健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巩固社会文化活动阵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创新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能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壮大文化产业实力,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现代传媒、动漫、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改善健身条件,全面提升全区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积极探索公益性体育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和规划免疫工作,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主线,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
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成对业务协同和跨部门综合应用起到有效支撑的业务应用系统;加快关键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和全区机关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加快“数字浔阳”建设,建立以公众和企业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信息化、人才”五大体系建设,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努力推动对台、人防、外事侨务、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社区建设,按照“三有一化”要求,逐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确保到2015年,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每个街道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按照数字浔阳目标,加快数字社区建设,全面开通社区网站。按照“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城市居民自治。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救助、卫生保健、治安调解、权益保障、信息咨询、慈善捐助、老年福利、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全面开展科普、文化、卫生、体育、法律进社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5、坚持依法治区,建设和谐平安浔阳。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把提高法治化水平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规范权力运行,推行阳光政务,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创新和完善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尊重民意,广集民智,促进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进一步发挥工青妇和基层组织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严格落实社会监管责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打造平安浔阳。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高危险行业生产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的监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死亡率。健全区街分级响应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洪涝、地震、消防、重大疫情、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公共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加大群众信访督办力度,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整体防护和平战转换能力,切实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安全,打造和谐平安浔阳。
五、发展保障
为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必须坚持以项目支撑规划,资金保障规划,政策配套规划,增强规划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强化规划指导。突出总体规划的统领指导作用,加强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自成体系;各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全区“十二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明确工作要求,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2、强化项目支撑。以规划为指导,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加大前期投入,深化前期论证,加强项目策划、开发、储备和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发展、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集中开发、储备、实施一批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效益,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
3、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向支撑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聚集。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银企合作,扩大内联外引,推动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完善与规划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手段推进规划实施,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引导各类资源向石化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配置。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公平竞争,切实解决政务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施工环境、旅游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强化宣传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十二五”规划,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明确当前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好地支持配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进一步加强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