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浔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日期:2015-10-29【浏览次数:: 】
九江市浔阳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3785”目标,牢牢把握沿江开放开发,建设大九江的历史机遇,积极策应“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放缓压力,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稳增长、筑平台、促改革、惠民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9.76亿元,较上年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72.2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全年财政收入22.27亿元,净增1.65亿元,较上年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2亿元,增长19.5%;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27元,增长12.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96元,增长12.01%;实际利用外资7769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30亿元,实现外贸出口2.6亿美元。
一、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依托中心城区优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提质增效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突显主体地位,全年三产税收10.99亿元,占税收收入的59%。积极培育民营经济,全年完成注册内资企业5384户,增长21%;注册资本340亿元,增长654%。
商贸物流做强做大。推进“十大特色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姚家洼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瀚城东购物中心等特色市场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浔阳路、大中路、浔阳东路等品牌街区商贸潜力,京九国际商贸城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封顶,琵琶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投入使用,新雪域物流园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东物流园获评省重点物流园区,沿江物流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充分利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沿江仓储冷库、货运配载、综合码头等配套设施,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培育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医疗保健、通信服务、文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以打造“十大千万楼宇”为目标,按照“改造提升一批、规划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和升级,中瀚商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龙翔国贸、兴龙国际等楼宇提档升级,京九电子商务大厦、和汇长虹商务中心、广东商会大厦等加快建设;试点设立浔阳区中瀚楼宇服务中心,建立了楼宇经济服务网,健全了楼宇经济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楼宇项目招商推介,全年新增楼宇入驻企业133家,实现楼宇税收7552万元,增长52.2%。抓紧启动规划楼宇项目,结合旧城改造,在孔家洼、黄土坡、浔阳楼、考棚等片区规划启动一批高端商务楼宇。重点打造长虹北路楼宇聚集区,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完备的现代商务楼宇体系。
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围绕“两园、两路、两教、四记忆”等重点,提升文化元素在旅游产业中的核心作用。继续加强与中国美院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十大文化景观”项目,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全面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浔阳之眼”历史文化展示馆项目顺利建成,积极开发特色餐饮、名特优产品、文化娱乐等关联产业,塑造具有浔阳特色的文化品牌。
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积极策应全市“决战工业一万亿”战略部署,切实抓好“十大亿元项目”建设,空气分离项目已开工建设,新立基沥青化工一期项目基本完成,津晶城科技产业园落户企业40家,通过组织申报,园区获得2014年中央预算内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并荣获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业园等荣誉,进一步做实了园区产业平台;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与湖北省黄梅县达成了跨区跨江合作协议。积极服务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了九江石化开关站项目地块征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增长8%。
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旧城改造强力推进。把城建工作重心放在“十大片区”旧城改造上,全面完成面粉厂、战备路东侧、考棚、莲花池等片区征迁工作,全年完成征迁面积43万㎡,拆除房屋41万㎡,总拆除率达到95%以上;在考棚片区探索实施“货币安置为主、就近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征迁安置模式,实现货币补偿安置率达72%以上;和谐平稳完成了琵琶亭公园规划区内5座码头征迁工作,优化了城东沿江区域和环白水湖片区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安置先行”工作原则,新建、续建了战备路、德化二期、殷家畈、琵琶亭、孔家洼、封缸酒厂等安置区,基本完成浔阳公租房、曹家山保障房二期等安置区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面积超过100万㎡,2014年成为浔阳区历史上安置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推进了“十大街面整治”项目,全面完成了浔阳东路等街面整治工程;按照“路平、水通、灯亮、线齐、墙美”要求,投入6700万元完成了20个片区239条边街小巷和院落小区共10万㎡的改造任务,有效改善了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继续推进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试点扩面,全面完成了李家垅、新达巷、琵琶亭等小区打造,老城住宅区自主管理模式日臻完善;加大市容环卫设施投入,完成了21座公厕改建、新建任务,建设了5座垃圾中转站(台),配备了各类环卫作业车辆24辆;加强“两违”建筑巡查管控,发现、制止“两违”建筑103起,拆除3298㎡;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暨“百日大会战”活动,加大了市民文明出行教育宣传力度,开展了占道经营、流动摊贩、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强化了老居民区、学校周边、边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健全了市容环卫长效管控机制,实现了元旦前城区环境有明显变化的目标。
三、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十大精品社区”建设,首期完成5个精品社区项目打造,按照“八型社区”的标准,浔阳区荣获了第二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社区服务用房清查、移交工作,移交社区服务用房5处,总面积近1000㎡。创立了“浔阳志愿者之家”, 在全省率先打造完成志愿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疾控中心大楼改扩建工程。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7.5万份,建档率为87.6%。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辖区药品经营企业实现了100%GSP跟踪检查。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湖滨小学人民路分校顺利开学,外国语实验小学综合楼项目全面封顶,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开始实施,并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验收。公开出版发行《浔阳区志》,填补了我区地方志工作空白。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稳实施“单独两孩”计生政策。统计工作加大力度,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工作。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控制工作,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3.5%。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听诉”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问题。持续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为“六五”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和价格监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了“十二件惠民实事”。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150人,完成创业培训924人,实现“4050”人员就业521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5865万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629人,基金征缴527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377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3669人;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12157人。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保标准提至430元/月,城市低保人均补差284.45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差251.48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1724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96.25万元,共为1361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823.32万元,并免费提供价值122.4万元的教科书。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尿毒症患者血透、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等疾病免费救治,共救治各类病人677例。上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由每人55元/月提高到75元/月;进一步提高了环卫工人、“三无”人员和社区居干的待遇,全面落实环卫工人的岗位津贴和降温防寒补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充分发挥“爱满浔阳·慈善助学基金”、特困党员救助基金、环卫工人扶助基金等平台作用,先后走访特困党员、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15万元。
201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加快赶超、率先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和需求放缓、发展空间受限、增长后劲不足、产业层次偏低仍然是当前主要矛盾;旧区改造任务艰巨,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密集对城市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带来一定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逐步解决。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挑战,肩负上级、群众对浔阳加快发展的新期待,我们要切实坚定发展信心,变压力为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推进浔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总体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聚力“做大九江、开创双核发展新征程”不动摇,紧扣“3785”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品位,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美丽、和谐、幸福首善之区。
二、主要计划指标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工作重点
围绕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总量扩张与转型发展并重,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做优商贸物流。尽快启动京九国际商贸城二期、21世纪天马建材城、花果园综合市场项目,建成京九国际商贸城一期、九江鼎新购物中心、中瀚城东购物中心项目,深入挖掘品牌特色街区商贸潜力,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心城区商贸体系。充分发挥新雪域物流园、长东物流园、琵琶湖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企业带动作用,完善集商业仓储、商品配送、货物中转、物流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做强楼宇经济。在不断完善原有商务楼宇配套设施基础上,大力推进广东商会大厦、福建商会大厦、繁都商务中心等商务楼宇项目建设,全面建成和汇长虹商务中心、京九电子商务大厦。力争打造2-3座精品商务楼宇,一座亿元商务楼宇。做活文旅产业。加强与中国美院合作对接,启动东方神韵文化园、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精心包装“两园、两路、两教、四记忆”等文化景观,准备大型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复演工作,依托“浔阳之眼”历史文化展示馆等项目,促进文化旅游充分融合。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产业文化创意内涵,提升服务产品文化附加值,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医疗保健、信息通讯、科技服务、创意咨询、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不断推进传统商贸和新型业态融合发展,加强与香港、上海、深圳等地区的合作对接,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启动齐鑫化工三期等产业链项目,力争建成空气分离项目,提升石化产业综合带动力;推动鸿利达、钒宇新材料、杰尼新材料等企业扩大生产,壮大科技型企业产业规模;依托津晶城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积极引入一批高科技企业,做实科技孵化创业基地;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亿元,工业利税1.5亿元。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着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建管结合,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坚持把旧城改造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管理,切实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是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推进黄土坡、锁江楼、整流器厂、老京九市场、啤酒厂等片区征迁工作,适时启动九针生活区和绿豆湾等片区征迁工作,全面完成考棚片区征迁扫尾和房屋拆除工作。确保全年完成征收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进战备路、德化二期、孔家洼、莲花池、琵琶亭、封缸酒厂、殷家畈等安置区项目,全面完成曹家山二期、曹家山公租房等安置房项目,确保全年建设安置房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按照“城市管理提升年”总体要求,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暨“百日大会战”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街景立面、公共秩序、交通秩序、环境污染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力争改造完成10座城市公厕,打造5座省级一类公厕;开展综合执法,深入治理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顽疾,不断巩固城市管理成果。三是提升城市功能配套。继续推进“十大街面整治”工程,结合历史街区建设、道路疏通、停车位建设、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启动庾亮南路、庐山北路、甘棠南路、庐山南路、庐峰东路、滨江路、环城路等街面整治项目,进一步美化街区环境、提升街区品位;继续实施边街小巷和院落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健全边街小巷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全年改造面积10万㎡以上,打造完成10个精品开放式物业小区。
(三)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努力巩固各项惠民成果,切实把发展成果转化成民生福祉。
一是全力保障民生。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突出就业创业地位,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依托“多险合一”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儿童“两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和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等救助工程,不断规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多渠道、多层次解决特殊群体生活困难。
二是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做好领导接访、联合接访、干部下访,加强基层接访平台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城区消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消防工作整体水平。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三是抓实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开工建设城东学校、城东中心幼儿园和龙山小学新校区,完成外国语实验小学综合楼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社区建设事业。继续推进“十大精品社区”打造工作,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丰富为民服务内涵,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重建项目,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让群众享受更为优质的卫生服务成果。启动城区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加强军民共建、国防教育等工作,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力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区。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成果,启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2015年的目标已经确定,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抓发展须臾不能松劲,促改革丝毫不能懈怠。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务实创新,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建设美丽、幸福、和谐的首善之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