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浔阳网

当前位置: 中国浔阳网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九江市浔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浔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日期:2016-02-26【浏览次数::

 浔府发〔2016〕1号

 

关于印发《九江市浔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九江市浔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经九江市浔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2月22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区委、区人大、区政协。

浔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2月22日印发

九江市浔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浔阳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制定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12345”发展战略,以建设“美丽、实力、文化、幸福”新浔阳为总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牢牢把握“双核发展、昌九一体”和沿江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生事业卓有成效,“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1、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十二五”以来,以沿江开放开发为契机,突出中心城区的传统商贸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组织谋划,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石化产业、总部楼宇、现代物流和文旅产业等四大产业,走出一条具有浔阳经济特色的发展模式。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384.74亿元,年均增长9.1%;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年均增长27.4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66.8亿元,年均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 184.35 亿元,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07元,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2元,年均增长11.2%。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等功能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全面落实入园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园区企业尽快实现投产达效,加强与九江石化深度合作,在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联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2015年底,园区共有落户企业26家,投产企业22家。

2、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围绕总部楼宇、沿江物流、文旅产业、金融服务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了《浔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浔阳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了《浔阳区鼓励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了区经济服务中心,到2015年底,包括中瀚商务中心、兴龙国际商务中心在内,全区共有26栋总部楼宇,入驻企业479家,年实现税收过亿元。长虹商务中心、广东商会等楼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全区楼宇经济正在逆势崛起。大力发展沿江仓储物流,以新雪域物流园、长东物流园、琵琶湖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项目为核心的沿江物流集聚区初步形成。2012年浔阳区被确定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雪域物流园、津晶城科技园等先后被批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派拉蒙集团等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我区正逐步实现从消费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的结构性转变。文旅产业蓬勃兴起。大型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成功上演,填补了九江地方历史文化主题晚会的空白,使九江美景与浔阳人文历史得到有机融合。九江首套历史文化丛书——“文化浔阳”,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书籍设计双年展封面设计二等奖。“浔阳之眼”历史文化展示馆开放建成,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九江2200年历史文化展示给浔城百姓。整合人文历史资源,全力推进“十大文化景观”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九江中心城区整体文化品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龙韵琴行荣获全省“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浔阳文化旅游的商业价值。

3、旧城改造日新月异。“十二五”期间,浔阳区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启动了中心城区“十大片区”旧城改造“2111”工程,先后完成战备路、封缸酒厂、孔家洼、莲花池、面粉厂、考棚等片区征迁工作,包括服务省重点工程项目,共完成征迁面积158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新建花果园、德化、战备路、琵琶亭、孔家洼、封缸酒厂等11个安置房小区,建筑面积超过130多万平方米,并投资4亿多元,完成花果园北路、战备路、浔阳小学及幼儿园、城区公厕、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对大中路西段、浔阳路、环城路、滨江路、庐山路等城市主干道街面整治和全区342条边街小巷路面的改造。浔阳区旧城改造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心城区棚户区脏、乱、差、破、旧、危的状况,改善了城区群众居住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土地盘整,腾笼换鸟,为我区新增约500亩的优质稀缺土地资源,为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先后集中开展“两声三乱”、“两违建筑”整治和“百日大会战”、“六城同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等行动,坚决治理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顽疾,整治城区环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区面貌有明显改观。

4、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养老、低保、教育等民生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重点办好“十件惠民实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谐指数和文明指数。着力抓好就业工作,打造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领域,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1.4%以下。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全覆盖,全面开展工伤、生育保险,累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险资金4.88亿元。积极开展“关爱女孩,阳光助学”和助残济困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创新“三全两化”社区管理模式,夯实社区基础,全区共打造精品社区10个。大力发展科、教、文、体、卫、计生、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区科学技术普及率达99%以上,加强安全监管,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区公众安全感指数明显上升,在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经济发展压力较大。我们必须咬定既定目标不放松,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不移推改革、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一)经济形势

1、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当前,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欧洲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发展中国家增长动力不足。总的趋势是,经济总体增长速度趋缓,市场扩展力较前减弱,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逆差和动荡性增加,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因素增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革命将对世界经济大结构、大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将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国际生产分工结构也将随之进行重大的调整,既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动力,也将带动全球需求结构和主流消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2、国内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国内经济形势处于“三期叠加”状态并将持续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许多新特征、新趋势,面临着新挑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伴随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可能显性化,国家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下调了未来发展预期。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促进的转换,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势在必行。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靠大规模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长期形成的单一的投资型增长将无法维系,寻找和培育新的发展动力迫在眉睫。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潜力巨大。随着稳定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双创”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惠民生、防风险等措施的陆续推出与发挥效应,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在未来5-10年保证经济继续稳定增长。

3、浔阳经济发展形势更加复杂。“十三五”期间,浔阳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巨大,困难不小。一是发展空间不足短板劣势突出。浔阳区国土面积狭小,且绝大多数是老城区、建成区,随着园区用地饱和,老城区旧城改造工作进入后期,可挖掘利用的有形资源十分有限,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提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严重不足。二是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受到严峻挑战。九江行政服务中心外迁、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难行、周边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兴起,浔阳传统商贸优势受到考验,特别是电商产业崛起对传统商贸的强烈冲击,浔阳传统服务业正面临空壳化、空心化的危机。三是社会管理难度大。社会结构变动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社会诉求更加突出,社会治理难度明显加大,社会管理成本明显增加,使我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压力不断增大。

(二)发展机遇

1、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将难以为继,而以绿色健康消费促增长将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机制,体育运动、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消费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必将有大的增长。另外,浔阳区旧城改造工作,使城市面貌在改造中发展升级,城市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提升,这为浔阳区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升,特别是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电商产业横空出世,以几何级数增长,短短数年,电商产业在改写传统商业规则的基础上,因方便、高效、成长快、零距离使其迅猛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浔阳区作为传统商贸旅游城市,电商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一批传统商贸企业求新思变,开始涉足电商领域。未来几年,在以京九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电商服务平台的带动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国家政策层面支持,浔阳的电商产业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3、长江经济带及中部城市群战略带来的机遇。九江作为全省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特别是岸线资源、物流成本、腹地空间等优势不可替代,在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中,九江将成为崛起于宁汉之间、赣鄂皖边界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战略支点城市。而承载着九江二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浔阳区作为九江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依然不会改变,也为浔阳乘势而上,巩固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带来了发展机遇。

4、九江发展新思路带来的机遇。市委在谋划九江“十三五”时期如何加快发展,提出许多新的思路,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振奋。如提出“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的总体发展思路。特别是“T”型崛起提到的“一心”,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做好“揽山入城、拥江抱湖”文章。建设宜居宜游九江,把九江中心城区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此带动老城区发展。市委的发展思路为我区谋划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二十四字发展思路”,突出区域特色、突出发展升级、突出创新创业,统筹推进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和谐幸福首善之区,为确保我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目标

以在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打造首善之区为总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合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具体目标是:

1、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十三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进入全省县区十强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 %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不断升级,并在全区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使我区进入全省服务业最发达最完善的中心城区之一。紧紧依托石化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大力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链,促进全区工业扩量升级。

3、社会发展全面进步。新增城镇人口实现充分就业,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就业、教体、文化、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其中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不断提升,全区“橄榄型”社会结构更为凸显。

4、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心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更加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在全区经济结构中明显提升。

5、生态环境更为优化。更加扎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单位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控制在省市目标范围内,环境质量优质天数全年保持在9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使低碳理念、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节约资源能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努力把浔阳区建设成最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城区之一。

四、“十三五”的发展任务和战略举措

(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诸多问题的现实需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并最终转化为提升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扎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一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上下层级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政府职能向全面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三单一网”,即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透明政府建设。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重点整合部门职能重叠交叉等事项。加强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积极开展并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程序规范、办事高效、监管有力的行政审批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清理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目录,实现“阳光审批”。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审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三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进一步压缩和规范区级财政专项资金规模和种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公开透明机制;扎实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切实盘活各领域财政沉淀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警监测,设立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偿债准备金,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快财税信息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税制改革和征管模式方式的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推进国、地联合办税,搭建区级综合信息平台,依法依规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质量。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家已经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实,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养老服务等领域投资,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改革,激活市场主体,释放投资活力,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二是改革投融资体制。调整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对竞争性领域产业存在市场失灵的特定环节,研究由直接支持项目改为更多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整合政府经营性资产,做好做大做强现有政府融资平台,增强平台直接融资能力。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创投基金参股和吸引社会资本参股申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创投基金,扶持我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三是推进国资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区属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制定授权经营管理办法,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监管范围,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

3、积极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释放居民消费这一全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增加城乡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在全区逐步形成最优的橄榄型收入模型。继续采取更多措施,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努力提高城乡低保收入、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小学教师待遇。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有效的措施推进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住房、汽车消费。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运动、安全方向转变,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大力发展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三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从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教育、医疗、住房、健康、养老等问题入手,通过争取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方面措施,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切实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四是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研究制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鼓励扩大消费的政策,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拓宽信贷消费领域。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昌九双核战略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开放的视野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动“开放升级行动”,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港口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沿江产业带等经济圈,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石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县区经济合作与交流,强化产业合作,推动错位发展。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增强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实现经济新跨越。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更新招商引资理念,积极推动轻资产招商,外来资本并购、参股和控股等方式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坚持会展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互联网招商相结合,形成政府引导、中介助力、园区推动、企业主动的招商运行机制。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构建活力浔阳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改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新航标,把握了发展动脉,契合了国情民意。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面临的形势倒逼我们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之路,我们要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搭好平台,营造氛围,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培育创业创新的社会生态。努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在全社会中培育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树立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培育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情怀,努力营造自由和谐、进取宽松的社会环境,让创新的血液在辖区流动起来,让智慧、科技和文化成为浔阳区无处不在的风景线。强化全民创业素质培养,把提升人力素质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国民教育、科学研究到创业就业等各个领域,鼓励创新精神,要将创业教育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中,让创业创新种子在浔阳区生根发芽,在辖区试点创立创业教育基金,试点开展创业资助和创业导师体系,支持更多的人参加到创业创新大军中来。培育企业家精神,浔阳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壮大,全区上下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育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促进企业家群体不断壮大。让青年人成为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许多新技术、新创意往往出自那些初生牛犊般的青年人,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原创,最容易取得重大突破。要放手让年轻人挑大梁、担重任,为他们打开创业创新之门,开辟各展其能的广阔天地。

2、激发创业创新的社会活力。一是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本、科技、人力资本等要素资源,使制度设计充分体现“谁创新、谁受益”的原则,明晰科技创新成果作为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属,让创新者获得与其成果价值相应的收益,努力实现成果权的价值最大化,大力保护财产权等物权,切实解除人们对通过创业创新所获得财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后顾之忧。二是营造公平诚信的法治环境。加大公平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的力度,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努力保护好创业创新的火种,形成全社会的正向激励机制。三是健全创业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搭建创业创新公共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津晶城科技园作用,努力搭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创业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心城区闲置厂房、腾空办公楼宇资源,全力支持建立创新工厂、车库咖啡、众创空间、网络空间等“新型孵化器”,鼓励企业搭建创客实验基地、创业者加速器等多形式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从而形成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四是以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创办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平台、中介机构等,重点帮助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制订计划、法律服务等。

3、加大创业创新的帮扶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解决了全社会80%的劳动就业,具有打破既有格局的“鲶鱼效应”,应当成为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支持的重点。一是降低门槛,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在放宽市场准入、注册和经营便利化、简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扩大创业创新空间。二是强化金融支持,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介,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代通”等金融政策支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融资路径和模式,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鼓励并帮助有条件园区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社会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为创业创新融资搭建起四通八达的通道。三是加大税费减免力度。落实好国家和省政府实施的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四是开展差异化帮扶。对辖区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政策引导、创业辅导等服务,对成长期企业,突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服务,对成熟企业,突出品牌建设,管理提升等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充分运用好我区作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政策优势,抢抓“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机遇,加快总部楼宇、沿江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巩固我区现代服务业在九江的优势地位。

1、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继续推进“十大千万元楼宇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商务楼宇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税收过亿元楼宇2-3座,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层次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现代商务楼宇经济业态体系,使楼宇税收成为支撑全区财政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坚持“一楼一策”,加快推进广东商会大厦、福建商会大厦、繁都商务中心、长虹商务中心、京九电子商务大厦等楼宇项目建设。二是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楼宇项目,为尽快启动火柴厂片区、孔家洼片区、黄土坡片区、老京九市场片区等商务楼宇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三是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不断完善现有商务楼宇配套服务,切实提高商务楼宇档次与水平,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服务措施吸引全市各县区企业总部或者研发机构进驻,为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和税收贡献率夯实基础。四是加快推进“两湖”周边区域中央商务区(CBD)打造。围绕发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文化、中介服务等业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央企、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等,使我区成为赣北地区重要的现代商务中心。五是积极搭建楼宇项目服务平台,加大行业信息互联互通,强化楼宇经济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楼宇经济服务能力。

2、加快发展沿江物流。坚持“港城联动”,充分发挥长江岸线资源、区位、交通、信息和金融等优势,巩固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加快物流项目建设。按照“城内大商场,城外大市场”的要求,围绕滨江东路和长虹东大道周边区域,加快九江烟草物流中心、京九仓储物流中心、花果园综合市场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新雪域物流园二期项目,充分利用省二建和游岭片区整体拆迁腾出的闲置土地,规划600——800亩用地范围,用于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二是打造物流龙头企业。充分用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新的政策支持,把新雪域物流园、京九国际商贸城建设成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同时充分发挥长东物流园、琵琶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商业仓储、商品配送、货物中转、物流服务等功能,努力培育一批浔阳本土现代大型物流企业。三是完善物流配套服务。以物流园区为平台、以物流节点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重点物流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快沿江仓储冷库、货运配载、物流服务、综合码头等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从而把浔阳区打造成辐射全省、带动周边省份、服务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

3、支持发展电商产业。盯紧国家和省政府“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全区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努力把电商产业打造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是建立电商发展工作机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亲自抓的我区电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功能。组建服务电商产业发展的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能和职责,编制《浔阳区电商产业发展规划》,从总体框架、目标定位、发展动力等方面重点布局,规划发展。制定电商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引导电商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电商发展宣传力度,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居民和全社会对电商的应用认识,营造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制定电商发展政策。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出台支持电商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各类电商企业在我区建立电商产业园、电商总部基地、电商专业楼宇、电商服务平台,努力打造电商企业集聚区和企业总部。引导和鼓励电商服务机构共同服务本地实体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支持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品牌发展。三是加快电商平台建设。以“阿里巴巴·九江产业带”入驻浔阳为契机,加快京九电商产业园平台建设,引入“互联网+市场”思维,鼓励辖区分散的网商、电商及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类企业入驻,通过提供信贷担保、风险投资、网络服务、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重点引入创新创业型、科技研发型、服务外包型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努力把京九电商产业园建成九江地区总部型特色电商产业园和电商产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同城购物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商业街”战略,与联盛易佳购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以020、B2C为主要服务功能,以APP为载体,以Wifi和iBeacon、LBS为主要技术支撑的现代智能服务平台,打造以浔阳路、大中路为主体的“四码头智慧商圈”。依托新雪域物流园,加快冷链物流渠道建设,打造我区F2F菜篮子电商平台,实现菜篮子商品线上线下全覆盖,满足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积极推进传统百货、连锁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电商发展,探索发展网货体验店、配送店和服务中心等业态。四是鼓励电商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辖区企业,大力引进熟悉电商产业的各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营运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努力抢占电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对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和鼓励。加强与高校合作,大力培养促进电商产业发展的创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开展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电商产业平台和载体,强化电商人才的培训,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电商人才不足的问题。

4、谋划发展文旅产业。深刻理解市委“一心”发展内涵,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庐山名胜风景区,做靓城市名片,努力把九江中心城区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此带动浔阳老城区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城市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升级,加快琵琶亭景区、浔阳文博馆、浔阳档案馆、浔阳科技馆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名人、名胜、名诗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地位。重点打造浔阳沿江、沿湖特色文化旅游景观,加大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和编辑力度,制作一批具有浔阳特色的剪纸、画册、版画及历史文化丛书等作品,通过对遗存的挖掘与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努力打造浔阳古城历史文化。二是打造旅游休闲文化。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春江花月夜”大型音舞诗画剧节目与庐山景区、市区周边景点等旅游元素进行串联,精心构建“庐山景区——古城浔阳——春江花月夜”等一日、二日精品旅游线路,做活“旅游在庐山,休闲在浔阳”的主题文化游活动。加大旅游商品研发支持力度,创新旅游商品营销模式,重点扶持“庐山故事”特色旅游商品、“庐山恋”竹纤维系列产品、梁义隆及浔阳楼特色糕点等旅游文化商品做大做强,打造品牌,不断壮大浔阳旅游经济。三是做强浔阳饮食文化。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重点打造浔阳酒吧一条街、饮食一条街、茶艺一条街、品牌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节庆期间,鼓励辖区特色餐饮、酒店参与举办美食节,名菜鉴赏等活动,做强浔阳饮食文化。四是打造数字创意文化。立足地域文化,突出差异特色,加强规划引导、产业指导,加大制度创新、政策扶持,加速资源整合、重点推动,把信息软件、动漫游戏、产品设计、私人定制、数字传媒、现代出版等作为培育和发展的重点,吸引和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业内领先、品牌知名、影响广泛的文化企业。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省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龙韵琴行做大做强,力争把浔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赣北地区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五是丰富社区群众文化。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扩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的面积,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并以此为平台,组建社区文化工作队伍,通过开展广场演出、卡拉OK比赛、广场电影、趣味体育竞赛、居民座谈、专家授课、法制宣传等各种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努力打造社区文化特色,实现社区自我发展。

5支持发展金融保险。浔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老城区,各类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密集程度在全省各县区排名前列,基本形成机构齐全、市场完备、服务相对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越、监管有力的金融体系。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业与电子技术的深度结合,金融产品推陈出新,个性化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在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我区发展金融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健全国有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级金融体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银行、风险投资、保险公司、中小银行和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区集聚,设立分支机构,拓展金融业务,有效利用全市充裕的民间资本,推动民间金融发展,为在我区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广大公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类金融需求。二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进风险投资,探索“PPP”、“债转股”等投融资模式,为我区乃至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加强政企、银企对接,建立金融部门与中小企业沟通协调机制,鼓励金融部门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担保业务。四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业,积极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拓新险种,不断扩大商业保险覆盖面,使之成为金融保险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五是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市场,发展财务顾问、个人理财、衍生品交易、资信调查、代客风险管理等业务。

6做大石化配套产业。一是做实做强园区企业。把握长江经济带、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等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入园企业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挖潜增效,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提高入驻企业税收贡献率。发挥好担保融资平台作用,切实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同时帮助金旺达石化项目进行资产重组,恢复运营,支持津晶城科技孵化园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园平台。二是合作建好石化关联项目。依托九江石化8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按照功能互补、产业延伸、共同发展原则和专业化、系列化、大型化、集聚化及规模经济的要求,加强与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合作,通过产业补链、壮链、扩链、延链,加快构建对二甲苯产业链、环氧树脂、聚脂、聚醚多元醇等项目,延伸石化项目产业链,围绕实施全市“新工业十年行动”,加快推进我区产业倍增计划,努力打造产值过千亿、国内领先的城东石化产业基地。三是试行发展“飞地经济”。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原则,紧紧抓住国家构建赣鄂湘“中三角”,打造中国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战略,继续与黄梅小池就跨江合作进行深入沟通联系,为我区共建飞地园区,做大石化关联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四是支持园区企业上市。建立浔阳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机制,加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抓住当前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体现我区发展优势和特色的行业企业进行上市,“十三五”期内,力争辖区上市企业2-3家。

(四)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智慧浔阳

本着服务政府、社会、企业、居民的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智慧浔阳,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

1、打造智慧政务。加强资源整合,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加快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党政机关公文交换系统、网上办公应用平台,实现电子政务高效运作。强化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建设,建设《江西手机报》客户端浔阳分端,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决策需求,促进智慧政府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2、打造智慧教育。加强教育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数字校园”,促进教育和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大众化、网络化应用,推行“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远程教学试点,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居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服务。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建设。

3、打造智慧卫生。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逐步开展辖区全体居民全程健康管理;以完善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健全疾病防控和完善卫生监督网络为重点,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搭建市区两级卫生信息互通平台,逐步实现患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就诊,避免重复诊疗,建设区域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三大系统,推广实施医疗自助和预约挂号两大便民服务应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

4、打造智慧民生。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关注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建立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开通市民卡应用服务,全面推进市民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便民利民四大功能建设。围绕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教育、文化、交通、水电煤气、家政服务等各类民生事务,整合开放民生信息,提供生活服务,面向社区提供集政务、商务、物业和信息服务等一站式属地化便民服务。

5、打造智慧城管。通过资源整合、手段创新、功能拓展,深化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管应用体系,打造以数字城管、应急指挥、队伍建设、行业监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五)围绕构建绿色宜居浔阳,打造生态示范样板城区

继续加大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力度,在“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围绕构建绿色宜居浔阳、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中心城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打造“配套完善、服务先进、管理高效、文化彰显、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1、完成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适时启动黄土坡、整流器厂、老京九市场、啤酒厂、锁江楼等片区征迁改造工作,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任务。按照高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要求,全力推进战备路、孔家洼、莲花池、封缸酒厂、殷家畈、曹家山三期等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实现早还房、早安置。严格项目建设责任主体管理,健全建设主体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排查项目工程质量,切实防范安置房项目安全隐患。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按照“五位一体”工作要求,加大各个安置小区后续投入,努力建设好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群众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托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安置小区建设品位。以建设整洁有序、平安和谐安置小区为目标,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建立小区自治管理制度,提升安置小区整体管理水平。通过旧城改造在寸土寸金的中心老城区腾出一些空间,适当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绿道和绿岛,真正给居民百姓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2、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构建“数字环卫”,努力建好“绿色浔阳”,着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规规矩矩、平平安安、宜居宜憩”的城市家园。全力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努力实现城区主干道、边街小巷路面干净整洁无油渍,垃圾不落地无死角。创新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建立“数字环卫综合管理平台”,对道路环境、垃圾收运和垃圾中转数字化监控,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继续深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环卫、市政、物业管理等领域,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市场化机制。加大中心城区停车场和地下管廊、管网及停车库规划建设,切实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压力,努力建设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围绕打造绿色生态浔阳,在全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家庭。

3、加强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主线,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城镇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是搞好工业污染防治。按国家的产业政策,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五小”企业。要继续抓好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大力推行绿色标准,推广运用高效、清洁、安全、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增加。二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城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碧水、靓城”行动,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搞好市区工业、生活废水的集中引排和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逐步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努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袋装收集。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95%。加大锅炉烟尘、二氧化硫和饮食服务业油烟治理,改善城市油烟污染现状,努力降低城区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三是大力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实现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完善环境应急能力及信息化建设,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环境执法队伍,全面提高全区环境管理能力。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幸福浔阳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区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幸福浔阳。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差异缩小、财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就业难题,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相衔接,提高帮扶实效。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促进专项救助制度、基础性救助制度、紧急性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配套。建立健全以政府投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民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区人民。

2、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宣传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校园等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科普事业,不断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视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流动人口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大幼儿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倡导社会出资、捐资办学。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快龙山小学、城东学校、新村小学、浔东小学、新星小学、城东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成区人民医院,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和规划免疫工作,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3、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人口发展安全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多种形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4、促进其它事业全面发展。新建区防震减灾科普馆,促进防震减灾等社会领域科技进步,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信息化、人才”五大体系建设,加快档案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精品社区打造,整体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做贡献。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努力做好港澳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打造法治浔阳

以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为重点,在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坚持依法治区,全面推进法治浔阳建设,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我区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1、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社会公正是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使政府权力服从于公众意志。调节社会分配,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加大社会分配调节。逐步改善贫富差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机制,加大对农民和其他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保护、保障及增加援助力度,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落实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度。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宪法意识,打造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及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和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机制,支持司法部门独立行使职权,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2、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诚信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紧紧抓住政府、公民、企业三个环节,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公民和企业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不断提升诚信建设水平。建立以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制度,逐步实现守法信用信息公开查询。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建立守法诚信“红名单”制度,对纳入“红名单”守法诚信企业及个人开辟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绿色通道。强化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市场禁入、退出机制,对违法失信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加大诚信文化宣传力度。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3、维护社会秩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表达、沟通协商、信息反馈、救济救助等方面的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提高社会治安整体管控能力,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推进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快事故应急管理,将事故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教育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办好“网上信访”平台,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深化群众自治方面,完善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政策法规,引导社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法治宣传,深入推进全社会普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增强公众法治观念,形成追求法治、信仰法律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组建区检验检测中心、区计量所,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繁荣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抓好人民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整体防护和平战转换能力,切实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安全。

五、“十三五”的发展保障

为切实保障“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要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确保发展蓝图顺利实现;要坚持以项目支撑规划,资金保障规划,政策配套规划,增强规划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落实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的领导干部,推进干部培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把握发展规律、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2强化规划指导。突出总体规划的统领指导作用,加强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纲要自成体系;各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全区“十三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明确工作要求,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3强化项目支撑。坚持以规划为指导,突出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突出旧城改造和城市管理、突出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加大前期投入,深化前期论证,加强项目策划、开发、储备和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发展、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集中推进一批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效益,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

4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向支撑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聚集。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银企合作,加大引资力度,扩大内联外引,推动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完善与规划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各个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引导各类资源向石化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民生事业等方面配置。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公平竞争,切实解决政务环境、招商引资环境、项目建设环境、旅游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强化宣传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十三五”规划,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明确当前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好地支持配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进一步加强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